春风化雨 千里送教传真情
——辽宁援疆教育工作综述多年来,辽宁援疆工作坚持把教育援疆作为“造血”工程来抓,着力在兴建教育设施、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师资队伍、加强职业教育、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上下功夫,推进“一地两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010年以来,辽宁省先后建设教育教学场地8万余平方米,选派3000余名优秀教师进疆支教,为受援地培养骨干教师5000余名。2021年11月起,辽宁选派两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254人,援助“一地两师”11所中小学和塔城职业技术学院。
实施“组团式”援疆:从硬件提升转向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塔城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5月建校,是全疆最新一所高职院校,其发展存在起步晚、底子薄、没经验、专业设置滞后、师资队伍知识老化等问题,许多领域都要从零开始。
目前,塔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在校生2171人,中职在校生1279人,在校生总数3450人,教学班级89个。
2021年10月,辽宁高职教育援疆团队的到来,给刚起步的塔城职业技术学院注入了强大动能,硬软件建设齐头并进,特别是结合地区实际,借鉴辽宁高职发展成功经验,高标准构建起教学研框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开好头、起好步。
目前,辽宁已选派两批34名高级教育管理专家和高级专业教师支教,打造“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八位一体教育援疆新模式。
在教育援疆团队精诚团结、全力推动下,塔城职业技术学院健全《学院章程》《职称评审》等各项规章制度50余项,逐步构建起现代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立教育教学基本组织机构、申报开设新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大师工作站,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确保塔城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跟得上,各专业可持续发展,技能人才有处走,为塔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基础教育根深叶茂。在辽塔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塔城地区四县三市实现了幼儿园“应建尽建”、中小学建设标准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化,普通高中教育提质增效、职业教育全覆盖的目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开展“青蓝工程”:提升地方教师“造血”能力
把作业写在大地上、师徒结对、兵地融合教研……
通过思想上引、经验上传、方法上教、形式上带,援疆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传帮带”成效逐步显现。
变“输血”为“造血”,加强教师培训。2022年以来,辽宁选派175名教育专家赴“一地两师”,讲授专家示范课220多节,专题讲座、报告230多场,互动交流、学术交流780多次,受益师生近14万人。
今年5月,依托辽宁省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塔城地区骨干教师赴辽进行为期28天的教学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其中理论课程培训5天,实践研修活动23天,开展沉浸式研修,并实行“一对一”导师制辅导,实现共研共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注重帮带提升,落实“青蓝工程”,组织优秀援疆教师与当地青年教师结成“师徒”200余对,培养了一批获评自治区级以上教学成果荣誉的骨干教师,为地区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实施“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全面交往交流交融
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辽塔两地少年通过交流愿望梦想,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感情和友谊,让心中的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据悉,塔城地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与辽宁省援疆城市各学校之间陆续开展了班级结对、学生结对、书信交流等活动,已结对学校135所,已结对学生117679人,学校结对率达100%,学校开展活动689场次,参与师生24.04万人次。
2016年以来,辽宁省各支援地共开展12次研学活动,塔城地区共有374名少年儿童参加。组织两地97名青少年开展了手拉手夏令营活动,组织塔城地区36名牧民孩子赴辽宁参加“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比赛和“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
教育援疆,需要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的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辽宁援疆干部、地区教育局副局长范毅夫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充分发挥“组团式”援疆优势,紧紧围绕文化润疆、教育铸魂,应塔城所需,尽辽宁所能,推动塔城地区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2022年10月,“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在塔城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场景。
□2022年7月,辽宁省足球教练开展教练员培训,并指导青少年比赛,举办塔联式足球赛。
□2023年5月22日,55名辽宁省教育专家开展组团式“送教进疆”活动。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李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