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肩负重托,远赴边疆完成援疆使命么?”“我可以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肯定吗?”……2018年5月,54岁的李淑清带着疑问来到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担任副院长一职,一待就是三年。
初到塔城时,李淑清觉得时间特别宝贵,分管的护理、财务、组织人事、采购中心等工作千头万绪。摸底调研、谈话交流、请教学习,每一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来这里是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要把先进的工作理念、领先的专业技术、成功的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造福于这里的各族百姓。”
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开展工作,李淑清主动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朋友;与各族职工谈心,深入科室调研,与医护人员交流;努力为他们创造切实可行的工作环境和展示平台;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理念,并结合医院实际,从规范制度建设入手,先后指导分管部门制定、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30余项,使医院职称聘任、中层干部考察任命、医院聘用人员等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理机制日渐形成。
“李副院长工作认真、高效,总是身先士卒。生活中细心、贴心、爱心,时常让我们感动。她经常到我们护理部和临床各科室调研指导护理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设性意见,非常务实,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工作水平。”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护理部主任吕永红说。
早出晚归、兢兢业业,是李淑清援疆生活的常态。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服务对象、陌生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让李淑清“较真”起来。看书、阅档案、查资料,向同事请教,李淑清很快进入角色,带领大家积极开展工作,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工作热情显著提高。
“平时申报材料的信息量大,复杂又繁琐,方方面面,要求特别具体,李副院长都会全身心地倾注与付出,跟着我们加班加点连轴转,有时24小时吃住在办公室,相关条款一项项比对,一项项审核批阅,竭尽全力、严格把关,我们很佩服她。”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群工科副主任米拉说。
耐心为同事解决问题、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到离退休职工家中送学上门、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带领援疆医疗队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巡诊义诊……李淑清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不知道身体里蕴藏了多少能量,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工作出色,李淑清2018年底获得中国医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辽宁第五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地区第三批优秀“组团式”医疗援塔人才和优秀医疗专家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新疆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记功一次;2021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2020年度中国医科大学“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只有将每一个小事当成大事来对待,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这些都是我的日常工作,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每一名医生都是这样。”李淑清说,“我愿做平凡一滴水,只为滋润一方土。”
“一次援疆路,一生援塔情!”李淑清已深深融入到了塔城,感受到了这里人们的淳朴热情,不再有来时的陌生与疑惑。三年来,李淑清和援疆医疗团队奋战在塔城的医疗卫生事业一线。他们用医疗技术和真情服务做桥梁,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